close

曾經,我問兩位語創系同學認為哪些國外翻譯小說好看
追風箏?不存在的女兒?偷書賊?

A認為《不存在的女兒》好看,B認為那本真是難看死了,而我則對那本書沒有特別
喜歡,也沒有特別討厭,我欣賞它的豐富內涵,感情深厚細膩,但老實說,我沒有
被感動,原因是,故事進行緩慢,它讓我感覺有點小小拖戲,我相信B一定也有同感。

《偷書賊》只有我看過,我對偷書賊的想法就像老師講的:「廢話太多!」
故事並非很難解釋,使用死神的角度說明故事的確很特別,但如果因此讓故事悶太久
,我不認為這很恰當,記得當時在看偷書賊的時候,我真有種耐心快被磨光的憤怒
感覺,真的太拖戲了!

至於《追風箏的孩子》則獲得我們三個人一致的好評,原因是它故事發展速度適當,
不拖戲,故事有很大進展,不會硬要小題大作,讓沒有內容的東西不斷擴充版面,
不是伏筆,純粹堆積疲勞,講了老半天還在原地打轉。這本書同樣有感情細膩深厚的
優點,帶有感情的筆鋒是讀者會不會被感動的關鍵,有些衝突點像是灑狗血般激烈,
卻又讓人讚賞不已,灑狗血也要灑的漂亮!除此之外,它和《偷書賊》一樣有融入歷
史,但它融入得巧妙,主人翁的怯懦、贖罪盡在內,比較之下《偷書賊》在這點上比
較僵硬。

以上只是粗略描述,但《追風箏的孩子》好看幾乎是公認的,作者第一本書就這麼精
彩,第二本的燦爛千陽當然會令人期待囉!為了替還沒看的人保持精彩,我只簡
略的說書背印的故事大綱:「15歲的私生女瑪黎安,與母親相依為命住在山區簡陋的
小屋,因為發生某件意外,被迫嫁給一個40歲的鞋商。二十年後,15歲的少女萊拉因
戰爭失去所有親人,不得以和瑪黎安共事一夫。瑪黎安與萊拉歷經丈夫的凌虐、戰爭
、飢荒,依然堅強的與命運搏鬥,勇敢犧牲自我……」

             

基本上,這不是個快樂的故事,和第一本書一樣,故事地點發生在阿富汗,之前奇摩
有一個登上首頁的部落格,竟然寫伊朗,實在是……(你以為中亞只有一個國家嗎?)
茉莉人生→伊朗,追風箏的孩子→阿富汗,燦爛千陽→阿富汗
(《茉莉人生》原是兩本類似連環漫畫的書,原名是《我在伊朗長大》,我高中有看
過,不過這裡的主題不是這本書,暫不提)

可能是因為作者本身是阿富汗人吧!有經歷過才能深刻的剖析,戰爭的殘酷、女性的
委屈、可笑的信仰、人類的自私……
利用戰爭滿足自己的私欲,利用信仰合理剝奪他人呼吸的權力,一切只因為受害的不
是我,我只是聽從真主的話而已!從胡賽尼的作品中,我看不到人們所謂的聖賢,細
看人類世界的制度,宗教也好,道德也好,你會發現那是用一根根白骨建構出來的騙
局。

C朋友說:「《追風箏的孩子》比《燦爛千陽》好看,因為《燦爛千陽》很悲傷。」
D同學說:「《燦爛千陽》比《追風箏的孩子》好看多了!」

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是對的,要我來比較,老實說,我不知道哪一本比較好看,燦爛千
陽的故事進行速度沒有追風箏快,但故事不會因此枯燥,看完再回去想,會感覺它放
了一些伏筆,當看到瑪黎安的母親罵她「哈拉密」不會有幸福時,讀者會期待她可以
打破這個不幸,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作者的兩本書都有吸引人急迫想看到結局的特點
,吸引力對長篇小說是很重要的。
這讓我想起最近學校有個關於「讀者反應理論」的報告「讀者反應理論」顧名思義
,就是以讀者為本位
,這個理論是較晚提出的,過去的文學作品都在討論作者和文本
的重要地位,一個作品究竟能不能受人喜愛,端看讀者心中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聽故
事的慾望,現在早已不是逞個人文采的時代了,文采當然要有,但如果以故事為紅花
,以文采為綠葉,不是更好嗎?每當看完一本小說,我會不自覺的思索這本小說寫得
好不好,結構、內容、感情……等等,分析完後,我常很失望的發現,原來國內的小
說是如此不堪一擊!但我不會去強追太過細微的事物,因為我也是個讀者,細微的東
西只能暫時製造出場景,卻無法永遠烙印在讀者腦子裡。
每當我在寫作時,我也希望能善用分析得來的經驗,持續進步。

兩本書各有優點,《追風箏的孩子》脈絡清晰,重點擺在友情,內心衝突讓整個故事
感覺很有力量,《燦爛千陽》的重點擺在很有深度的文化、宗教問題,不單純只是人
物之間的贖罪與原諒,而是人道主義。兩本書各有各的好,要我說哪本比較好看,太
難了!

在看這本書時,我很意外,一個男性作家竟也能寫得如此細膩,我開始期待他的第三
本書了!
最後,感謝那位頂著烈日借我書的C朋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rry1022 的頭像
    sherry1022

    寬闊‧遨遊‧自在飛翔......

    sherry1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